甄宓随着曹丕一同去了卞太后那里,一众亲贵见到曹丕来了,便都识趣的退下了。
曹丕和甄宓一左一右陪着卞太后坐下,曹丕看到母亲憔悴的样子,心中也是不忍。
“母后节哀,儿臣定会将父王的灵柩安全的迎回来。”
“母后,子桓说的对,您一定要注意身体,父王也不希望您伤心过度。”甄宓在一旁小心的附和着。
卞太后看着儿子儿媳,还是鼓足勇气开了口:“子桓,母亲还是想劝劝你,如果可以,别伤害你的弟弟们。”
曹丕的脸色登时暗淡下来:“母后,儿臣说过,只要他们安分,我是不会伤害他们的。但如果司马懿他们死了,儿臣也绝不会徇私。”
“他们到底是你的亲弟弟啊。”卞太后的眼泪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相争,却无力回天的滋味,对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是肝肠寸断的事,即便她已贵为一国之后,也不过是世道的牺牲品罢了。
“母后,儿臣明日便要出征,还要仔细整军经武,就不多陪母后了。”曹丕不悦的起身,随后对甄宓说道:“替我好好陪陪母后。”
“是。”甄宓轻声应下,正欲曹丕走后将信交给卞太后。但看着刚才他们的母子的谈话,她心知即使交了信,也未必能够改变什么。但终归还是要做一做努力的。
谁知,曹丕并没有直接走,而是给甄宓使了个眼色,要她借一步说话。甄宓只好先跟着她走到了殿外。
“母亲忧思过度,一心想着子建和子文,你多劝劝她,前朝之事后宫莫要参与。”曹丕叹息道。
甄宓略微惊讶地抬头,怎么他们都要让她去劝,何况这种事她又如何能劝得了?她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随后为难的看着曹丕,轻声道:“父亲骤然离世,母亲本就伤心难过,现下惦念儿子,妾请大王也多些体谅她老人家吧。”若能体谅母亲,母亲的劝告便该听入耳。
“她不止子建和子文两个儿子!”曹丕的语气重了几分,眼神波动间流露出一丝独属君王的霸气与偏执:“你还记得孤之前跟你说过什么吗?千秋万代你我永是一体,不只是你的人要与孤站在一处,你的心也该站在孤这边。”
“妾知道。”
见曹丕如此,甄宓也不敢再多言,送走了他,返身回到殿中,只见卞太后已经由着侍女服侍着躺下了。她紧握住袖中的帕子,竟有些进退两难,犹豫了半晌,终是微微屈膝行礼,退出了殿外。
若此刻,她将信奉上,卞太后思子心切定会召来曹丕劝说,依着曹丕的性子恐怕会更加激起他的愤怒,那子建和子文两兄弟的处境便有惊险了几分。不若再等一等,待洛阳城的风波过去,如果两位公子真的没有谋反,到那时她再将信拿给母亲,子桓兴许可以听进去母亲的求情。如果两位公子当真谋反,那她这封信送与不送结果都不会被改变了。这件事终究要看天意如何处置,非她之力可易。
好在,一切终归是好的结果。子文归降,曹丕并没有痛下杀手,洛阳城风波平稳的度过了。曹丕一直以来紧绷的精神也终于松懈了几分。
王宫大殿中,阿翁为正在看奏折的曹丕奉上热茶:“大王,大事已定,您也该可以歇歇了。”
曹丕接过茶,浅尝了一口,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有些期待的开口道“还有很多事没有处理。对了,阿翁,孤先前吩咐下去草写册封后宫的诏书,现在可备好了?”
“回大王,已经备好了。按照大王的吩咐,先王后晋为太后,甄夫人册为王后,郭夫人为夫人(按照历史记载,郭皇后先封的夫人,曹丕做了皇帝后封了贵嫔),其余各人也按照位次做了安排。”
曹丕满意的点头,“很好。父王生前曾向孤提过,洛阳更适合作为都城,迁都一事也已提上日程,待迁都完成,将母后与她们都接来后,便公布诏书吧。”
(历史上,甄皇后是被留在了邺城的,但是军事联盟的剧就打破了这一历史史实,所以既然是同人我就按照剧中的设定来写了,历史爱好者们请忽略这点小细节)
“遵命。”
当马车带着后宫女眷踏入洛阳时,每个人的心情都各有不同,有的欣喜、有的忧愁。而甄宓便更多的是感慨。自从离开邺城,她的心便悬了起来,不知为何如此,却总是惴惴不安。
入宫后,见了曹丕,她带着众妃嫔和子女恭敬端庄的行礼,看着坐在高堂上的男人,她突然觉得他似乎离自己更加遥远了。
“舟车劳顿,辛苦你们了。”曹丕看着众人开口道,眼睛扫过甄宓、郭照,便落到了自己那一对儿女的身上:“叡儿、东乡到父王身前来,许久不见,是不是都长高了?”
曹叡带着东乡开心的凑到曹丕身上,甄宓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嘴角也不自觉的微微翘起,只是忐忑的心却并没有安定下来。曹丕询问过儿女的功课,便摒退了众人,前往前朝议事去了。
“姐姐,你有心事?”
郭照见甄宓眉间愁云不散,便凑上前来关心。
“没有,我只是有些累了。”甄宓随后应付道。
“那姐姐好好休息,妹妹先告退了。”
“妹妹走好。”
甄宓送走了郭照,便叫人带曹叡和东乡下去休息,自己一个人走进了寝室,坐在床前发了会呆,随后默默从玉枕中拿出了那信帕。
看着上面的文字,甄宓眉间的忧云更浓了。现在两位公子都的处境并不乐观,她想是时候把这封信交出去了。
她正想着出神,突然曹丕走了进来。甄宓连忙收起书信,起身行礼,“大王。”
随即入耳的是曹丕看似平静实则刻薄的话语:“别藏了,这样书信,还真不是权利可以磨灭的。”
甄宓无奈,只能认命般的开口:“他这一次真的没有过错,大王不能饶恕他这一回吗?”
“你是不是觉得这一次我赢了,子建就变得无辜了?”曹丕冷笑的看着她,不等她回答便转身离开。剩下甄宓一人站在原地怅然若失。她知道,他终究还是不能放下。
曹丕本想着处理完政事,来看看甄宓和孩子,这段时日他很是惦念他们。自从他在邺城对甄宓说了那番话,他便想着和她好好相处,放下以往十余年的怨怼,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这一切美好的期盼,在看到甄宓拿着曹子建的书信的那一刻,彻底的幻灭了。
曹丕在微雨中缓步向自己宫殿走去,任由侍从如何劝慰都不理。他现在才知道,原来真正的愤怒和心痛竟是麻木的。他们做了十余年的夫妻,儿女双全怎不算的幸福美满?而今,这一切在她甄宓的心中,还比不上子建。她到底是怎样的恋慕着子建?
即便他如今已成了大王,拥有了至高的权利,在她眼中还是比不上子建。甄宓啊甄宓,你到底要我如何对你好呢?
回到宫殿后,曹丕任由侍从帮他更换湿透的衣裳,抬手唤来阿翁,语气冷漠而坚定,不容人质疑分毫:“删去诏书里册封甄宓为王后的内容。”
“大王,这······夫人是您的正妻,不封为王后,该如何处置?”
“除甄宓外,其余后宫女眷按照之前的安排册封。不用给甄宓任何册封了。”曹丕冷着脸,毫无感情的吩咐道。
“大王,恕老奴多言,若您不册封甄夫人,您让她在这宫中如何自处呢?”
曹丕闻言,突然大笑了起来,声音竟是一片悲凉,窗外的鸟儿听了都不紧打了个冷颤:“阿翁啊阿翁,你以为是孤不想吗?是她不要。孤有何苦将她不稀罕的虚名强行扣在她的头上呢?”
“夫人怎会如此?”阿翁还是不解。
“不要再说了,按孤说的办。”
“是。”
“等等!”阿翁领命正要退下却又被曹丕叫住,他紧握着拳头,像是正在犹豫挣扎,好半响才叹息般补充了一句:“甄宓没有册封,但她仍可以在这宫中着正红衣裳,其他妃嫔见了她也要守礼恭敬,不要让孤知道,有人因她没有位分而冒犯她。”
甄宓,你我夫妻情分至此,我仅能够给你的仅有这些尊严了。是你舍弃了我们的夫妻情分,那我也不愿再委曲求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