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安没怎么跟长辈打过交道,这辈子有限的经历可能就是大年三十聚餐那天和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的时候。
可惜,那一天大家都在各自攀比。而杨琦安,在她那重男亲女的亲妈口中,恰巧就是最上不得台面的那个。
所以闭嘴吃饭,乖乖的坐几个小时,到点就撤这一套流程杨琦安能做的无比熟练。
熟练到知晓在上第几道菜的时候,自己可以以什么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借口,跟各方打个招呼,悄无声息的离开。
所以面对童舒的妈妈,杨琦安不知道自己手该怎么放,脚该往哪走,甚至打过招呼后嘴巴还在微微的动,想继续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然后突然想起电视上演的情节似乎有:见面时声泪俱下的拥抱,或者用力的握着家属的手悲恫的流眼泪。
可是,此时此刻的场景又和电视上演的对不上,所以杨琦安只能捡了其中一个动作,虚虚的抱了抱那个独自一人在异乡照顾骨折丈夫的女人,自己心上人的妈妈。
给出了自认为还不错的安慰。
但是看在童妈眼中,就是一个鼻子和耳朵都冻的通红的高挑的女孩,穿着跟大西北的寒冷格格不入的小外套,裹着寒气,从千里之外的盛城来到这里。
笨拙的,紧张的,犹疑着,踟蹰着,最后像是下定决心一样,用拥抱的方式,试图安慰自己。
她的眼中有明显的红血丝,脸上有很重的疲态,头发乱糟糟的,身上不仅带着室外的凉气,还有尘土的味道。
但她依旧很好看,很温柔,或者还可以说很俊朗,是个好孩子,也是个可靠的人。
从独身一人奔赴上千公里就看得出来。
童爸的右腿骨折,右胳膊和脸上都有擦伤。
是拍照的时候没注意脚下的路,从近一米高的土坎上踩空,直接摔了下来。
年纪大了,骨头比较脆,当时就感觉右腿钻心的疼,然后就动不了了。最后是被当地的牧民一起合力送来医院的。
县医院的设备有限,只做了简单的处理,要想去拍精细点的片子看看腰椎脊椎有没有受伤,只能往省会城市的医院送。
但从这到省会医院,将近三百公里的路程,救护车数量有限,送不了那么远,联系私家车,大多也不敢送,怕沿途出点什么问题。
但童爸的精神状态还好。骨折这事儿,县医院的医生还是很有经验的,医院里看起来也收治了不少类似的患者。
看到杨琦安进来,童爸还笑着跟杨琦安打招呼的,就是脸上擦伤的部位贴了纱布,笑起来的时候多少有点滑稽。
杨琦安一下子就知道为什么童舒不仅长得那么好看,性格也那么好了。因为童爸童妈的底子好啊,虽然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沉淀下来的,却是比皮相更珍贵的东西。
童妈对着童爸的时候,眼睛都是笑着的,虽然也会露出明晃晃的担忧。
童爸看着童妈的时候,嘴角就没下来过,但是眼中还有抱歉。
杨琦安看懂了。
他们彼此相爱,无论从前,现在,还是未来。
而童舒,是他们爱的结晶。
多好啊。
看着这一幕,杨琦安突然就有点游离。
如果是自己家的话……
嗯,不敢想,还是别为难自己了,肯定又是鸡飞狗跳的样子。
杨琦安不敢耽误,马上去找主治医生了解情况,最后医生都建议童爸最好能去省会城市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而且骨折本来就是需要静养的,童爸也不能一直待在县城医院养。
但怎么去省会城市的医院呢?杨琦安犯了难。
一路过来的时候杨琦安也看到了,县城说是县城,其实就只有一条街,路边大多是两三层楼高的民居,想在这找到像救护车那样大的车安置童爸,很不现实。
自己租的车,很大的越野车……
脑子里突然就想到刚刚在病房看到的童爸。病房的床是摇起来的,相当于童爸是半倚着床的……
于是杨琦安马上跟医生商讨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最后又回病房跟童妈和童爸说了情况,三个人决定出院,今天就走。
由杨琦安开越野车,三个人往省会城市走。
确定了马上就实施。杨琦安跟童爸童妈打了声招呼就去置办路上需要用到的东西了,而童妈则留在医院跟童舒打电话说明这边的状况。
出了医院大门,杨琦安好不容易暖和点的身体又被刮过来的风激的打了个冷颤。
赶快上车,慢慢的往前开,边开边找卖日用品的店。
开了不算久就找到了。杨琦安买了好几床棉被,毛毯,靠枕什么的,动作麻利的就往车后座上装,放脚的间隙也全部弄得严严实实的,边装还边比划。
车门大敞着,忙活了一会实在是感觉太冷了,一转头就看见老板挂在门口的绿色军大衣,很大很宽,属实不好看。
但,看起来很保暖。于是杨琦安彻底动心了。
后来,车上终于布置完了。想了想,杨琦安又挑了一个素色的四件套,抖开就往车上铺。
结账的时候手机的网络罢工了,杨琦安无奈又庆幸的从夹克兜里掏出来现金,从容的付款。
心里想的却是,这一次一定一定要跟童舒显摆显摆:论出门带现金的重要性!
回来的时候,又在医院旁边的小卖部和药店买了水,饼干面包,晕车药,绷带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想着有可能用得上的东西,都尽量备齐了。
回病房的时候,童妈已经把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然后跟杨琦安说,他们本来租的那台车昨天跟租车公司那边沟通了很久,已经让租车公司那边的人开回去了。
也算是解决了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所以杨琦安应了声好就准备去拎墙边的行李箱。
但手都还没碰到箱子的拉杆就被童妈叫住了。
“琦安啊,那什么,你在隔壁床先睡会,那没人。休息会吃了午饭我们再出发,不着急这一时半会的。”
刚刚听着自家女儿在电话里说杨琦安连夜飞过来,又开了300公里才到这里,都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去跟医生沟通。
童妈有点心疼,还有点愧疚。
杨琦安眨了眨眼,似是不太适应来自长辈的关心,但还是乖巧的应了声“好”。出去上了个厕所,又跟童舒打了个电话,简短说了几句话,就裹着绿色的军大衣躺在隔壁病床上,基本上刚沾床就睡着了,她太困了。
一个小时后,闹钟尽职尽责的工作,杨琦安把军大衣拉上来捂住头,在床上拱了又拱,自我催眠一样离手机越来越远。
然后在感觉到有人拿起自己的手机把闹铃关掉的时候瞬间醒了,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童舒床上,而是在病房里,童爸童妈的眼皮子底下。
老天爷啊,杨琦安感觉自己好丢脸,比早上跑去抱了抱童舒她妈还丢脸。
假装镇定的翻身坐起,童妈已经打好的饭,医院供应的,比较简单,也比较清淡。
放了香菜的羊肉面片很合杨琦安的口味,热乎乎的。
呼噜呼噜的不一会两碗就下肚了,还想盛第三碗的时候,对上了童妈和童爸含着笑的眼神。
怎么说呢,那眼神就像是在说:这孩子真好养。
又像是在说:孩子正在长身体,让她多吃点,多吃点。
最后还是童妈看她不好意思,拿勺子给她碗里添满,让她吃饱吃好,下午还要开很久的车,要养精蓄锐。
杨琦安有点懵,迷迷糊糊的,但是心又很热很热。
怎么说呢,言语其实在想用的时候,就挺匮乏的。
但是童妈真的好好哦。
吃完饭,杨琦安前后跑了三次。前两次是把童妈收拾好的行李全部放到车上去,本来童妈想帮忙,被杨琦安拒绝了。
第三次,杨琦安去找了主治医生,确认主治医生联系到的省会城市医院地址,以及沟通大概几点到等等。
最后加了主治医生的微信,要了电话,才跟童妈一起扶着童爸往外走。
杨琦安一米七几的身高,不算矮,童爸搭着,高度刚刚好,也能很好的借力给童爸。但是童妈那边力量总归是要差一点,所以童妈拜托了医院里唯一一个男护工一起帮忙把童爸扶到车后座。
车后座基本上被杨琦安用各种棉被铺平了,一层落一层,特别瓷实,活像一个大通铺。两个靠枕用来给童爸垫背,或者搭腿都可以。
怕童爸在后排躺着憋屈,所以杨琦安让童爸坐在车后排的最中间,背向后靠着,把打着绷带的腿抬到了主驾和副驾中间的台子上,伸平。
安置好童爸,又让童妈上了副驾,杨琦安下车又确认了一遍车况,以及带的东西有没有遗漏,最后才上了驾驶座,准备启程。
出发前还不忘跟童爸说,要是不舒服一定要说,走国道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停车,上高速后每个服务区自己都会停车,直到省会城市。让童爸童妈放宽心。
很妥帖,很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