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宠爱

繁体版 简体版
偏偏宠爱 > 伪装学生 > 第90章 第 90 章

第90章 第 9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呜呼,进入2024年倒数第三个月了。

如果最近问我过得怎么样?

我肯定想都不想就回答,不怎么样。

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实习工作干得百无聊奈,学校的事办得拖泥带水,三次元生活过得迷迷瞪瞪。

一个人的状态,有如潮涨潮落,再自然不过。

所以尽管最近情绪很低迷,但这些的确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没什么好耻于开口的。

10月18日

早上一睁眼,我就心情很差。

原因无他,又是施工声把我叫醒了,闹钟成为虚设。小区的翻新工作,总是给人一种“快好了但永远不会好”的拖沓之感。

到了周末,也常常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作业,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去举报?

我买了副朋友推荐的耳塞,也没办法抵御噪声的侵扰。

作为租客,房子弄得再好,跟我无关,所以从私利出发,我不可能打心底体谅这种一大早施工、扰人清梦的行为;另外,就算我是房子的主人,也觉得完全没必要,老黄瓜刷漆并不能改变它本质就是个老破小的事实。

关于“近五个月被迫住在了施工现场”这件事,真是够我细细品味一辈子呢。

掐点来到单位。

这段时间,我已经改掉提前10-20分钟来单位的坏毛病了,偶尔还会迟到。

谁懂我?

明明已经醒了,但就是不想起床。宁可捱到最后一秒,手忙脚乱,也要在被窝里无意义地多待会儿。

近期,有一点点厌恶上班,也不想跟单位的人讲话……

法官问了我几次,这次回家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为啥国庆回来后像变了个人,沉默寡言,闷闷不乐。

我能说什么,只好用苍白无力地解释道“没有没有”,来为自己申辩;甚至在心里恶趣味地想:我实际上就是这个样子,上个月的活泼都是装的,为了跟你们打好关系。现在发现套近乎很无趣,故及时止损,做回自己喽。

我是一个不擅长隐藏情绪的人,尤其是不高兴的时候。如果别有所图,比如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高兴也就算了;而我,就是单纯地压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戾气,并不是想借此寻求别人的注意与关心。

这是很自然的事。

在单位实习,在做苦力的间隙中长点见识才是首要的,情感方面的交流,充其量泛泛之交。

虽说跟法官和书记员相处得不错,但某天我还是跟朋友吐槽说,“工作好琐碎,人情好冷漠。”

大概就是从一次现场勘验后,我一个人骑上共享单车、他们钻进小轿车起;法官总是记不起我的名字,叫我“那个谁”起;书记员总是让我很集中地给卷宗打码,我要一连敲上千下,导致我一连几天都腰酸背痛的;午休时想回办公室拿个水杯,但大门紧闭,以及上班去早了,被锁在门外等等。

心情舒畅时,以上这些事都不算事,我还会充当心灵大师,劝解自己:你过于敏感了,不要把别人的无心之举当成罪大恶极。工作单位不是学校,上班也不是来交友的,请你清醒一点!

但心情不好时,这些琐事就像压死骆驼的稻草,每一根都有份量。

这一位朋友相识多年,她绝对不属于敏感细腻型,但也狠狠地同意“冷漠”二字。

她大学毕业后,上班也有一段时间了,本以为她听了我这个职场小白的吐槽会笑我幼稚,但是没想到她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回复了我。

能被朋友同频是件很欣慰的事,说明她懂我,我的倾诉是有效表达。

但我也因此更伤心了——简单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办公室氛围——我的理想型职场,这份实习工作都做到了,但我好像也没有很开心……

不知道是职场的锅,还是我这个人有点做作哈。

下午我有些心烦意乱地坐在办公室,刷一会手机、看一会书、偶尔处理一下工作。

心浮气躁是最近心情的主旋律,主要是找工作的事,还有就是马上要回去上课,内心很不情愿,可此刻多了一件烦人的事——法官今晚到底请不请客吃饭?

上周,法官跟我在微信上说,要请我和另一个实习生今天一起吃顿饭。她以前就说过要请客,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点,我没当回事,当成客套话;但这次她说了具体的时间、人物,暂无地点,我就不能轻轻揭过这一页了。

可是今天一整天她都没说吃饭相关的事,我又不好意思问她。

我一度以为是自己记错了时间,还去回看了下聊天记录:没错啊,“白纸黑字”,就是今天。

其实我很不想去,谁会没事喜欢和领导一起吃饭?不怕消化不良吗?

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领导也不行,再说上一个实习生我根本不认识,本人的社恐雷达已经从中午就开始滴滴作响了,只希望今晚能够早点过去。

终于四点多的时候,法官接到了一个电话,我听见电话里的人问她,下午是不是在xxx定了个座位?法官说,是的。对方问,要不要看下菜单、现在就把菜点好?法官说,不用,我们经常去的,到了那儿再点吧。

靴子落地。

电话挂断后,我心想,这下她得跟我说晚上吃饭的事了吧。

显然没有。

挂了电话后,我机械地干着手中的活儿,不知道法官为啥这么沉得住气,我请别人吃饭都是三邀四请地表示我的诚意(略夸张),她怎么一定要憋到最后一刻,才跟我说吗?

这不太符合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弄好手头的工作后,书记员说,没什么事你就先回去吧。

我点点头,心想:书记员竟然不知道晚上吃饭的事?

坐在对面的法官听了后,也附和道:是的,没事你就早点回去吧。

我心中:what?

不是你约我吃饭的吗?

今天法官比我走得还早。

不久,我才知道她约了同学吃饭。

我心中如释重负,但很快又被一种被耍弄、被遗忘的委屈感,层层包裹住。

既然不能履行约定,为啥不能早点告知或者解释一下,害得我白白烦躁了一会儿。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又敏感了。

10月19日

周末了!朋友们。

这样的好日子,我一般会睡懒觉和写东西,但是近期这两点在我身上开展地都不够顺利,那今天就聊一聊找工作的事情吧。

对了,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因此从今天起,正式把书名改成《伪学生》,书名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有学生的身份,但是却没有干太多学生该干的事;或者说跟大学毕业之前的学生时代相比,个人觉得现在的生活好比一个假学生。

最近,频繁地去学校参加招聘会、宣讲会,有时刚巧赶上学生们上课,看着他们或鲜活、或死气沉沉的背影,我有点想笑——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

尽管我本人和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像,但我还是意会出了其中的差别。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一样。

上午11点有一个线上面试,我知道有部分幸运儿已经拿到offer了,而我还处在跪求给面试机会的阶段。

这是我第二个面试机会,中通快递的管培生。

简历过了初筛,还有一个线上的小测试后,今天到了群面环节:无领导小组讨论。

从上线到结束,一共40分钟。五人一组和一个面试官,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提炼出几点,找一个人进行发言汇报。

听他们自我介绍时,我惊了,名校、国奖、具有优势的专业……各种buff叠满。

今年的就业行情这么差的嘛,小小的管培生也这么卷……还说大家都是海王,正广撒网,来面试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备胎的?

当然,不止学历只是一个门槛,个人能力也很重要。面试过程中,很轻易就能感觉到某几个竞争对手是真的优秀。如果我现在是面试官,也理所当然会选她们进入下一环节的面试。

面试很快结束,我合上电脑,心情有点微妙。

大脑还处在激动的状态,站起身,在家里踱来踱去,突然像无事可干了一样。想跟朋友说两句什么,竟一时词穷,悻悻地关上了对话框。此刻安慰、吐槽、闲聊等,都不适合我,可能静一静才是当下最好的归宿。

回顾这一个月找工作的经历,我还是有很多体悟的。

法官说,找工作就跟找对象一样,不是你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你。她还补充了一句,“不过,现在找个好工作比找对象还难。”

鉴于法官是当年相亲市场的亲历者,我觉得她此言不虚。

我参加的招聘会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学校组织的,二是面向社会的大型招聘会。

投递简历的方式自然就是线上和线下了。

线上投简历比较高效,手指点一点,一晚上就可以投出去十几、二十几份,但是比较盲目,不太清楚对方的情况;线下的话,比较耗时耗力伤感情,我经常和同学跋山涉水去到各大招聘会,信心满满地去,但是投出去后常常石沉大海,但可以跟招聘人员聊一聊薪资待遇、工作时间、地点等,他们也会针对你的简历,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这次的谈话也算最初步的筛选吧。

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往往高大上一点,遇到所谓好工作的概率大一些,与此同时门槛也高,基本上属于简历投都投不出去,或者一投出去hr转手就扔垃圾箱的程度。

我同学有一次去晚了,招聘会进入尾声,她碰巧看见一个hr正在往垃圾桶里扔简历。

刚开始,我还颇为愤愤不平,打印一张简历也一块钱呢,别把小钱不当钱:有些hr情商真低,要扔也是回去扔啊。

同学倒是淡定很多:我们拿了这么多公司的宣传册子,不也是转手就扔吗?一样的,双选罢了。

我叹了口气,无奈地点点头。

其实很多时候,简历交出去的那一瞬,就知道没戏了,但是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投着试一试,毕竟有一些hr还是蛮和蔼可亲。

我遇到过一个可爱的中性打扮的女孩,我说我有写作的习惯,现在大概写了xx万字。她说,哇,我第一次遇到你这种情况,有没有考虑出版呀?我脸一热,心想自费出版都困难,况且我没想到这茬,只想过等我七老八十的时候,打开晋江文学城,看看自己年轻时写的东西,如果小绿江还健在的话。

我也遇过比较mean的,印象深刻的有一个男的,他看了我的简历后,当场就露出便秘的表情,扶着额、皱着眉告诉我,我的个人条件和公司要求不匹配,我们公司需要高质量人才。我表示知道了,然后飞速地从他指缝间抽走了简历,心里默默翻白眼:一句话的事,没必要酝酿出这么花哨的表情管理……

但是刚刚提到的便秘男的这次招聘,我还是投出了七八份(给别的公司)。

最最让我泄气的是有那么两场招聘会,一次大概有好几十个展位,我和同学的专业愣是一个都投不出去……那天我打印了20份简历,又原封不动地带回去了。

基本情况:我们的专业要么就不招;要么就是招满了;要么就是你报也能报,但是岗位就招一两个人,但是目前已经有xxx人投简历了——每到这个时刻,我就会深深地质疑自己的不自量力、自取其辱。

学校的招聘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大抵属于高攀了——我本科学校不如现在读研的学校,而当下这个卷卷的就业氛围,注定了本科学校会被反复拿出来鞭尸。

我有的时候也会反思,为什么很多工作看似普通,我甚至投完后自己还有点后悔浪费了一张简历,但人家把我的简历收走后,竟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给,就别说最后把我招进去了。

有一天网购时,我顿悟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莫名喜欢看蔡文静的零食分享嘛,有一次她推荐了一个牛肉干,我馋得不行,一秒切到淘宝,正准备下单,就看见提问区有人说这家店牛肉干检测不合格,还甩出一张截图。有人不以为意;但是更多人地人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以买的牛肉干品种千千万,没必要拿身体健康去赌。

我想用人单位也是遵循如上的路数:人家就是要本硕(博)都是名校的才行,你假如狡辩说,自己虽然本科的学校弱了点,但是个人能力强,也是没用的,用人单位表示我们可以招名校毕业同时能力强的。

而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