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宠爱

繁体版 简体版
偏偏宠爱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第49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第四十九章 拈花

第49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第四十九章 拈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紫禁城后花园暖房,义萱正坐在一个人工水潭旁,周围养殖的绿植倒影,静静的掩映在大半潭水中。花房四面有空廊迂回链接,耐寒的绿植密密低垂,花房中极是温暖而宁静。

义萱根据太监的安排,在屏风帘幕后面,由两个宫女的服侍下,褪去了加厚的棉道袍,换上了夏季明式的汉服,上身是粉色锦缎衫,下身是翠绿马面裙。不远处东西方向,各有一个画师。大胡子的中年西洋画师,在一个支撑的有一人高的画布上作画。梳着大辫子的国画师,则在一张明式案几上画水彩丹青画。

在暖房的偏厅,穿着一身蓝色王爷常服的弘历,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一缕光投射在他头顶。他一脸自在的看着义萱穿着明式服,和画本子的仙女一样。他依着椅背一支脚翘着二郎腿,津津有味的看着,义萱按照画师的要求摆姿势。

第一次做模特儿的义萱,小脸微红,摆造型时候,刚开始还是懵懵懂懂。经历一炷香时间后,她渐渐适应,神态放松后闲散自在,就像落在人间的仙姑。她还会时不时站起来恶作剧,用手搅动清冽的潭水。身体在学仙女舞动时候,衣袖挥舞中,淡雅异香塞满空间。

弘历闻着女性特有的体香,欣慰义萱身上的香味回来了。但是这次的香味,不是沉香味,似乎也不是果香。义萱看着几丈远处,坐着品茗的弘历,挥挥手含笑问好。

“四贝勒,你来了。”

“我来了,春山姑娘。”弘历含笑站起身回应后坐下。

看着义萱已经适应,画师让太监最后拿来道具,让义萱扮上。义萱左臂挽一圆腹精巧竹篮,内装大朵盛开牡丹及仙草野卉,篮边扎系大小葫芦一束,腰间绿带系葫芦四枚、灵芝一株。接着画师分别又让义萱,穿上不同色彩的衣裳,最后洋人画师喜欢义萱身着淡绿长衫,华人画师还是喜欢义萱粉赏绿罗裙的装扮。

几柱香的时间过去,暖房内静悄悄,几个人都默默的没有说话。观赏的人观赏,画画的师傅专心画,义萱则像仙女斜腰回眸间,被魔指点化后一动不动。

感觉人物画的基本差不多了,弘历信步来到西洋画室旁。他画的义萱,背景是险峻山峰和潺潺的雪水,清新冷洌的画面上,义萱被画成了西洋式的美妇人,身红披风,神态古朴静穆、仪态端庄。

弘历又来到大清的画师旁,他画中的麻姑身着粉色衣绿裙,手扶仙鹿脊背,身后是一株梅花树,并衬以山石花草,苍松蝙蝠,画意开阔,寓意吉祥。

画工看到弘历全神贯注的看着他画,他想起身给弘历行礼,但是被弘历制止了。弘历看着画中人物色彩淡雅而有层次,笔法精妙入微,虽然基本上如同义萱真人,生动逼真,但好像人物年龄偏大。

“你麻姑是不是年龄大了些?”

“是陛下说的,”在一旁的太监赶忙回复。

“为啥?”

“奴才不知。”

麻姑献寿是清宫廷瓷器装饰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取自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麻姑在每年西王母做寿时,用灵芝酿仙酒献给西王母做寿礼,被西王母封为女寿仙。

以前的康熙帝就让景德镇供应过,麻姑献寿的瓷器。现在父皇雍正帝,也是用这个主题,弘历习以为常,但是没有想到会在人物年龄上有伏笔。

不过细看雍正要求的画中,麻姑仙女,健康清新,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发髻高绾,秀眉杏目,耳垂上戴着玉环,左手二指轻捏花朵,右掌捧着玉珠。

弘历不住的点头,赞赏另一幅画工笔下的义萱版的麻姑,衣衫飘飘,神骨仙态,手拿着的花篮。画意是瀛州采药,满载而归。义萱版麻姑不像过去的麻姑形象,身姿纤媚、弱不禁风的病态仕女样。

画师们画完,给弘立拜礼后收工离开。弘历笑意盈盈的拦住义萱,邀请她陪他下一盘棋再走。而且弘立要求,义萱就穿着麻姑的衣服。太监根据弘历的要求,把守着暖房门口不让旁人打扰。弘历坐在棋台桌后面的太师椅子上,皇室贵胄的气场全开。

义萱小心翼翼的坐到弘历对面,太监打开了围棋盘后退去。弘历脸上洋溢着难以克制微笑,看着义萱国色天香的容颜。今天的机会实在是难得,简直是天赐良机,自己就像在天上一般,和仙姑下棋。

“你会下棋吗?”

“会一些,”

“我执白,”

“我执黑。”

他们两的心思,就像是一双无声栖在荷尖的蜻蜓,静默平和之中暗藏着机锋。两人人你来我往的落子时,都没有说话。

义萱不说话,是担心熹贵妃会不期而至的找来,找自己的麻烦,激起没有必要的波澜。弘历不说话,是享受这难得的二人世界,神仙境界。更主要的是,有父皇和母妃的人眼睛盯着这里,现在无声胜有声,不变应万变。

几局定输赢后,义萱一看天色黄昏,起身告辞道:“四贝勒,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妙缘观了。”

弘历挥手给远处待命的一个太监说,“让人传膳到蕙兰坊,我和妙缘真人在那里用膳。”

义萱听后马上觉得暖房空气冷凉,赶忙跪下行礼,“请四贝勒放我回去,我的身份和您用膳不合适。”

弘历端起了茶杯,将茶盏里的茶叶吹开,喝了一口的清香茶水后,对胶冻住的太监说,“还不快去!”

“义萱快请起,我是受父皇的旨意,邀你吃饭。”

“陛下让我与你一起用餐?”

“对,他不能来,就让我在你作完画后,吃完饭才送你回妙缘观。”

“真的,谢谢四贝勒和陛下。”

义萱跟着弘历等人,走在紫禁城的红墙绿瓦规制的路上。一线御街天空碧蓝无云。初冬的上午阳光带冰冷的微笑,晃的如明镜一般澄亮。紫禁城的后宫院落,尽是飞檐卷翘,极目之处,琉璃瓦闪着耀目的金光,整个皇城充满华丽之气。

沿着御街往西转去,义萱两眼不停的望着宫墙的内外,从一个个大门处,窥探墙内大小错落的殿宇。走了约半盏茶的功夫,来到一座红门下的匾额前,上三个鎏金大字:蕙兰坊

看到弘历来到,门口穿暗红衣袍的内侍,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安后,带领着弘历和义萱朝里走去。蕙兰坊是后宫中一座茶室,坐落在后花园外,一个僻静的之处,这里是王子和来宫中的伴读少年聚会聊天之所。

二进庭院内,几株柿子树挂着红红的柿子,还有不少五味子的果实结在枝头。虽然初冬百花凋敝,这些果实点缀,让人来到庭院,感觉到心旷神怡冬日美感。

到了蕙兰坊餐室门口,太监忙撩开了门帘,一股热流扑面而来。餐堂正面是红木雕花文昌星图刺绣屏风,及一张十人座的大圆桌和鼓式凳,桌上摆好了茶盏和碗筷。弘历自由择了个凳子坐下后,手势让义萱也坐,义萱一福后,拘谨失了轻灵之气身体,稳重灵活坐下来。

几个太监忙前忙后,很快满汉席的十道素斋摆上。弘历拿起筷子邀请义萱,“快吃,这些都是我让御膳房专门给你做的。”

义萱拿着筷子,只觉得沉甸甸沉溺,拈起素鸭,罗汉斋的菜,吃的心慌慌的。房里树梢上鸟笼,一只百灵鸟一声一声的鸣叫,叫的义萱的心里一阵一阵发慌。

“四贝勒,你不是有什么事要我做?”义萱最后忍不住的发问。

“对啊,你真聪明,我是有事找你。”弘历大大方方的说。

“什么事?”义萱放下碗筷,双眼望着弘历。

“你吃啊?”

“不,我想知道是什么事。”

“过一阵子,我父皇给我和五弟,一些大臣,你父亲,及一些高僧讲佛法。父皇说,让你来宫中的佛法课堂,帮着给大家端茶倒水。”

“就这?没有问题。”义萱马上回答,悬着的心落了地。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宫中那么多宫女太监,用得着她专门来端茶倒水吗?

“你说的任务,不只是倒茶这么简单吧?”义萱杏仁眼盯着弘历的眼睛问。

“呵呵呵,鬼头,你果然不傻。”

“哼,我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

“记得你对我父皇说过,等长大以后再学佛法,下个月就要开课了,到时候,父皇会让你讲讲佛法的知识。”弘历幸灾乐祸的看着义萱,就像是当初,看着她和章嘉禅师过招。

“啊!”

义萱小脸刷白,要当着朝臣和高僧讲佛法,这不是要了她的命。本以为成为妙缘观的主持,就不用修行佛法,哪里想到皇上还是没有忘记她。果然是君无戏言,雍正帝是眼中不揉沙子的人,哪怕她小时候找的借口,他也记得清清楚楚的,在她长大后,要讨回来。

“怎么了,怕了?”

“不怕,就是时间太紧,下个月,没几天了,佛经那么多,我怎么读的过来。”

“其实你可以找老师。”

“找老师?可以吗?”

“对啊,你是妙缘观的主持,门当户对,可以找章嘉活佛啊。”

“不行,他的法力太高,我对付不了他。”

“父皇说,只要你和他辩经,赢了他,你就过关了。”

“我想想吧,我最好找我父亲。”

“没有时间,你父亲天天在宫内,没有时间辅导你。”

“必须是章嘉活佛吗?”

“最好是他。”

义萱终于明白,这顿饭她和弘历能在雍正帝眼皮底下吃,熹贵妃还没有来捣乱,原来是让弘历传递这个任务。

想想上次在大觉寺和雍和宫,义萱面对大禅师和活佛都没有露怯,而且对答小有胜出,也许雍正帝想看看她的真实潜力。

义萱带着一头雾水回到妙缘观,没有想到弘昼在等她。见了弘昼,义萱就像见到亲人,心中没有什么设防。弘昼听说了弘历请义萱吃饭的目的后,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父皇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因为雍帝正自称天生佛门中人,虽然没有进寺庙做过一天和尚,但却有人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康熙时期,宫廷和京师中流行雇幼童剃度为僧代为出家。

雍正也有一个替僧法海,他本人和这个替僧法海关系还不错,他的许多想法就是通过替僧实现的。他被封为雍亲王后,他的雍王府与香火很旺的柏林寺相邻,雍正帝常光顾寺院,和寺中高僧们关系密切。

雍正年轻时喜欢阅读佛教典籍,做了雍亲王更是接触到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师。雍正最看重的高僧是章嘉大师、迦陵性音等人,常常在府中邀请高僧们宣讲佛法,探讨深奥难懂的佛典。

雍正佛性很好,颇具慧根。通过与这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学习和探讨,雍正对于佛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章嘉的指导下,通过了三关,明白了三身四智的道理,达到了物我一如本空的境界。

雍正帝自信之处,是章嘉大师认为他已修成了正果,得大自在矣。大自在,广大无边之神力是佛家用语,语出《法华经》,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可是想着父皇让道教真人义萱,去找章嘉辅导佛法,弘昼就犯了迷糊。难道是父皇要大力提倡三教合一?以前在辅导弘昼文章的时候,雍正帝就告诉他,儒佛道三教自古在中华大地盛行,人们广泛接受认同,是因为理同出于一原。

三者道并行而不悖,儒、佛、道三者共同的东西很多。儒是政治学、伦理学;佛家精密于修治心性;而道家则最适合求长生,三者是可以互补的。

可是为什么让义萱去找章嘉?释家和道家一个要无生,一个要长生,这个重重的矛盾,是想通过义萱和章嘉活佛的思想碰撞,找出解决之道?然后雍正帝再借助自己的帝王身份进行调和?

义萱看着弘昼沉思,手里拿出净瓶中的一束干花,轻轻的放到弘昼的鼻子底下。

“五贝勒,别替我发愁,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不怕去找章嘉禅师。”

弘昼从义萱的手里接过干花,轻轻的拿在手里揉搓,忽然他眉头一展说,“父皇打算,要将你隔壁的千佛寺改名为拈花寺,你不如去隔壁,找个禅师交流,最后再去找章嘉活佛交流。”

“护国报恩千佛寺,改名拈花寺?”

“对,”

义萱知道,那个千佛寺院,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阁内藏有明代所铸的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有千朵莲花环绕,每座莲花上有一尊约四寸高的铜佛,制作极为精美,大雄宝殿内的十八尊铜制罗汉,栩栩如生,让她记忆犹新。

“为啥改为拈花寺?”

“你仔细参悟,也许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好,我听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