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燕京城之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城中萧索,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尽管如此,赵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对本次出征伐辽国,收复幽云的有功人员进行大肆封赏,蔡攸封为少师,赵良嗣封为延康殿学士,最大的一份功劳则赏赐给了童贯。
童贯先后被加封为徐国公、豫国公,后来又于宣和七年被封为广阳郡王。
大宋自立国以来一百六十多年,以宦官身份封王的仅此一例,童贯达到了真正的人生巅峰。
梁红玉收到了自汴京秋凤的来信之后,大为震怒,她拍了一下旁边的案几,案几上的茶盏纷纷滚落在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
锦绣见状,连忙跑过来弯腰捡起了掉落在地的杯盏,道:“姑娘,何故生这么大的气?”
“简直是闻所为闻,吃了败仗,损失了十万大宋将士的童贯不但没有降职,反而封了王,大宋的官家竟糊涂至此,一个宦官竟封了……”锦绣闻言,吓得连忙用手捂住了梁红玉的嘴,那个“王”字还是从锦绣的指缝间漏出。
锦绣见梁红玉此刻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下来,便温言劝慰道:“姑娘,当心祸从口出。”
梁红玉颓丧地坐到了凳子上,一滴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滚落在地上。
她努力了这么久,连仇人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损伤,却眼见着仇人越来越强大,自己在他面前犹如蚍蜉撼大树。一股苍白的无力感渐渐涌上心头,灭门之仇何时才能得报。
这时,却见锦绣递过来一封信,“姑娘,韩将军的来信。”
梁红玉打开信件,信件的内容和秋凤所说并无二致,可当她读到最后一句时,瞳孔突然放大,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淡去,竟生出了一丝笑容。
锦绣见状,将信件从梁红玉手中抽走,信中的最后一句说道:“我知姑娘读此信之后肯定难平心中的愤恨,但请姑娘仔细想,大宋历代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当然是武将手中的权力太大,童贯虽是一名宦官,却也是一名武将,武将封王,这是大宋自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因此据我断定,童贯的死期不远了。”
锦绣读信之后也附和道:“姑娘,我觉得韩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一个武将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便会被官家忌惮。”
梁红玉闻言,内心不禁纳罕:锦绣这丫头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吃,没想到竟有如此见地,于是笑道:“没想到你个小丫头懂得还挺多的。”
锦绣自豪的说道:“那是,谁让我跟的是姑娘呢。”
梁红玉心中暗许:希望如韩将军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