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摊子的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叟,早已惊得合不拢嘴,兴许开张十年都没见摊前哪天这么热闹。待这两人来找他评个高低争头彩时,老板本人还处在一种震惊的恍惚状态中。
老板瞧着两个人和看神仙似的,险些话都说不利索:“两位公子,两位公子身手一瞧便是人中龙凤,马中赤兔……老朽也瞧不出个高低啊。小摊虽是薄利,但今日可教老朽大开眼界,这筹钱一并退还给两位公子。”
两人忙教老板将钱收下,去要那盏八角琉璃花灯来。
谁知这老叟微微一笑,捧出两个火红的大灯笼来,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两位公子请看,这两个红灯笼才是本店最最鸿运的彩头。”
两人皆是一愣。
“你这不是黑店么?”
“开店经营应最重诚信,你却将彩头随意更换,信不信我现在便将你报给巡捕司说个清楚?”
两个人高马大的男子站在眼前,山似的将他围住,那老叟一下子便胆怂许多,“哎呀,这火红的才喜庆,搏个鸿运嘛……”
两位男子却是俱不作声,似是瞧他能编出什么谎话来,其中一位漫不经意地将架在腰间的横刀取了放在桌上。
这老叟开店多年是何等眼力见,一瞧这两人不是好惹的主便急忙哀嚎求饶:“且慢且慢,两位贵人。我是本不该,可……可那娘子出手实在豪绰,给了老朽二十两呢。”
“哪位娘子?”
老板则面露难色,道:“那位娘子戴着顶帷帽,老朽也未看清她的样貌呀……”
天街僻静的一处角落里,江月明已然悄咪咪地提着盏八角琉璃彩灯,心满意足地溜回了马车中。
她将那盏青色大螃蟹与颜色鲜亮的琉璃灯一并挂在礼马车车檐下,两盏花灯在夜空的风里微微晃动,散着温暖的亮光。
她越看越是满意,不禁叉着腰道:“彩头我都给买回来了,我看那两个壶疯子还抢个什么劲。”
那老板起初怎么也不愿卖她,说这会坏了规矩,但江月明则笑了笑,道:“老伯,我愿出十两银子收你这灯。”
“……不可,哪有这般规矩,怎么给人交代。”
“十五两。”
“这……”
“二十两。”
那老板眼里瞬间便冒了光:“老朽现在就取给娘子。什么规矩不规矩,娘子说了算!”
“世上没有银子解决不了的事情,有的话就是还不够……”她挑了挑眉。
只这一盏花灯,花了她整整二十两银子。
嘶,忽然有些心疼银子。
“没关系,这上朝赚俸禄不就是拿来花的么?”她宽慰自己道。
她未继承她爹爹的爵位,自是也拿不到半点朝廷的爵位俸禄,但好歹如今她领的是宰相年俸。
银子嘛,不多不少,刚好够花。
这时她身后忽地闪过一阵疾风,一道黑影自夜色的阴影里缓缓显露出来。
黑影向她欠身拱了一礼,“主子,您教照影来,是有何急事要吩咐么?”
她方才向府中的暗卫递了信,不想他竟来得这般快。
江月明的目光从两盏明亮的花灯上回了过来,望向黑影所在的方向时,眼眸中黑漆漆的瞧不清什么情绪。
她沉声道:“传信至云门,告诉那边的人放长线钓大鱼,莫要轻举妄动,待到我贬官的消息传到后再暗自使力。到万事俱备时,我秦王府喂给主家的万顷良田,是该吐个干净了。”
“是,主子。”
那黑影又是欠身一礼,消失在无边的黑夜之中。
待到黑影走后,江月明站在车前赏了好一会儿的花灯,终于在站的有些发冷时才钻进了马车里。
应她的要求,相府布置的马车向来宽敞舒适,这车里软榻木柜,香炉茶几一应俱全,这严寒冬日里还添了个小小的炉子用来取暖。
这会儿马车中烛火燃得通亮,炭也烧得正暖,莲花铜香炉里香雾袅袅。
江月明从柜子里取出了一床软被,抱着被子便一头闷进了车中软榻。
她扭来扭去又将外衣鞋袜一并褪了,只穿着身轻薄的里衣,往这软榻上一躺,猫儿似的伸了个懒腰,头一次发现了这贬官的快乐。
搁到过去,别提抱着锦被躺在软榻上歇息了,只这床被子平日出了侍女们定期更换打理外,她连拿都未曾拿出来过。
不是在争分夺秒地处理政务,便是绞尽脑汁地思索一会儿见了某部的某个官员该说什么话,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态;陛下今日早朝大抵会问什么问题,她又该如何妥帖地回答。
如今她唯一需要做的便是等,等云门的案子发酵,等皇帝的下一步动作。
想到这儿,江月明便一头闷在了柔软的被子里,“这当大官儿有什么好的……天天与人斗心眼不说,连觉都睡不好……哎,莫管莫管,先过好今朝。”
许是这车里炭火足,煨得她暖和不已,她嗅着车中点的安神香,躺着未多时便有了困意。
她蜷在被子中不知过了多久,似是听见裴安回来了。他扣了扣车门,问她是不是在车中。
江月明含糊地应了一声,翻了个身便沉沉睡了过去,也不知他有未听见。
睡意朦胧间,马车便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行了起来。
不知行出多远,忽地,车子一顿。
江月明的睡意也一刹清醒。
她隐约听见车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
说话的声音压得极低,对话的内容很是模糊不清。
强撑着眼皮坐起身来,江月明竖着耳朵仔细停了片晌,分辨出车外有两个人在低语交谈。
其中一道声线颇是耳熟,另一道她则完全不识得。
阖眸听了片晌,江月明忽地疑惑睁眼:“好像是……行之?”
她从未听过裴安如此漠声地同她讲话,才教她乍听之下竟未识出来。
他在与谁说话,为何竟这般冷淡平静。
江月明耳朵贴着车壁闭目细听,许是脑子混沌,半晌竟什么也未听清,只听得裴安的最后一句答话——
“知道了,去吧。”
“知道了,去吧……”
她在心中默念了一遍。
他知道了什么,又教谁去哪呢?
江月明坐直身子,伸手摸到马车窗户,将那车帘给掀开了一角。
眯眼一瞧只见外头夜色深沉,四下里静悄悄的,不远处人家门口挂着的几盏灯笼在黑暗中发出朦胧的光,像暗夜里睁开的惺忪睡眼。
这时应是过了热闹的天街,拐到了坊里的街巷。
江月明盖上帘子,思索着问道:“行之,你方才在同谁讲话?”
不一会儿,裴安的声音从车外传来,还是那般悦耳动听,“大人,是个来讨钱的小孩子,我刚把钱给他,他便走了。”
江月明却心道他撒谎,这哪家讨钱的孩子,胆敢在深夜拦她相府的车驾?
她想出去瞧个仔细,却终究未动,阖了眼躺在榻上。
裴安的身份一直是她心头的疑问。
她不知是何缘故教他每次被问起时都讳莫如深,也不知为何她爹爹江昭也不愿告诉她此人是谁。
她查不出,江昭却一定知道,不然他不会放心裴安待在自己身旁这么多年。
经她的反复试探与调查,裴安又从未做出什么背叛中伤之举,反而她在做一些事情时总觉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助她成事,便也随他去了。
但一想到今日在户部查的档录,便又无端想起那个叫高炽的浪荡子来。
不妥,她必须得想个法子将他的身份给试出来才安心。
还欲再想要使什么法子才好时,安神香的浓郁香味再次传来,她复又昏然欲睡。
这香对常人用处不大,对她这般体弱多思之人却效用极好。
果然不消片刻,她又沉沉地睡了过去。
*
江月明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她回到了七年前,回到了那座不起眼的山间小城——落山城。
落山城是座不过人口百来户的小城,街坊邻居相伴多年,彼此互相熟识。
江月明正坐在一张陈旧的木桌前。这张木桌的边角磨的光滑油亮,满是岁月打磨的痕迹。
她的手指摸着桌板上长短不一的细深裂纹,顺眼往旁边一瞧,只见一张高高的旗子立在身旁,上书五个大字——“不准不要钱”。
这不是她逃婚从秦王府跑出来后做的生计么。
打卦算命,行医占卜。
虽是跟着书院的老学官学过两手,但江月明的水准一向是——
算卦吧,那是卦卦算不准;瞧病吧,能给人治好都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此人命不该绝。
可兴许是运气好,她没闹出什么乱子,反而名气还愈来愈大,成了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兰半仙”。
平日谁有个头疼脑热,疑心不定之事都会来找她瞧上一瞧。
于是她便愈发一副世外高人的打扮,素色道袍,竹簪挽发,腰间总挂着一长串葫芦山鬼花钱,花钱底下还缀着辟邪的大红流苏,活脱脱捉鬼降妖的高人风范。
此时她百无聊赖地打了个盹儿,抬眼瞥见路对头告示栏上张贴的寻人悬赏告示。没有画像,没有身份细节,只说是个男子,足足开出了五十两的高价。
江月明瞧着便眼睛放光。
五十两……三年不用开张。
她将手中的龟甲铜钱左三晃右三摇,铜钱叮叮咣咣地掉在了桌板上,手指掐了掐一算,道:“离卦,南方。”
“南边不是叠清河么,哪个无事会去那野河边……”
她把龟甲和铜钱一并扔在桌上,心想这要是过两天真穷的吃不起饭,她把这三枚铜钱也花了。
实在不行,那便支碗沿街乞讨。
死也不回秦王府与那李家竖子成婚。
她兀自撑着脸发呆乱想,街边路口猛地传来一阵喊声骚动。朝那边望去,只见隔壁卖包子的赵娘子领着一大群人风风火火地往她这边赶,边跑还边冲她挥手。
赵娘子的声音遥遥传来——
“半仙,半仙不好了,出事情了!您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