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沐辰视角)
紫金山天文台的终端屏幕泛着幽蓝的光,曲沐辰将"古姜虞国天监十三年星象"输入轨道模拟系统。键盘敲击声在深夜的观测室里格外清晰。
"这不合理。"他皱眉看着运算结果,"如果真存在这个文明,当时的地球轨道倾角会导致——"
程序突然报错。红色警告框弹出:
【数据冲突:所述星座方位与近地空间环境不匹配(详见附件1)】
附件1的分析图显示,朱亦妍口中的"姜虞国观星记录"存在根本性矛盾:织女星方位角偏差3.7弧分,北斗七星开阳与摇光二星的相对位置——
"是现在的数据。"曲沐辰猛地站起,椅子在金属地板上划出刺耳声响。那些星图不是古籍记载,而是2024年3月15日那晚的实时天象。正是他带朱亦妍在清华天文台观星的日期。
(科学核查)
他调出三组数据进行比对:
1. 历史记录:唐代《开元占经》载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天象
2. 虚拟描述:朱亦妍梦呓中提到的"荧惑守心"异象
3. 现实观测:2024年3月15日清华天文台日志
| 参数 | 历史记录 | 虚拟描述 | 现实观测 |
|-------------|----------------|----------------|----------------|
| 火星赤经 | 12h47m22s | 13h02m41s | 13h02m40s |
| 木星黄纬 | -1°23' | +0°17' | +0°18' |
| 北斗天枢方位| 磁偏角+7.8° | 磁偏角-12.4° | 磁偏角-12.4° |
(关键发现)
曲沐辰的指尖悬在回车键上方。所有"古星象"的磁偏角数据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姜虞国"天文观测,使用的是现代地磁模型。
"这不可能自然形成..."他调出空间物理数据库,突然瞳孔骤缩:
2024年12月24日,朱亦妍曾借用清华超算中心进行"历史天文模拟"课题,使用权限正是他给的。
(朱亦妍视角)
手机在枕边震动,我惊醒时看到天文台系统发来的权限警报。窗外凌晨三点的月光把书桌照得惨白,抽屉里的玉玺形U盘正在发烫。
屏幕上是曲沐辰刚提交的轨道分析论文,结论栏赫然写着:
【所述古文明天文记录存在现代计算机模拟特征(p<0.001)】
我抓起外套冲出门时,幻境残影再度浮现——这次是崔以辰在星台抓住我篡改占星记录的手腕,他指尖的温度和那晚曲沐辰在清华天文台帮我调试望远镜时一模一样。
(双线交汇)
晨雾中的紫金山,两人在索道站迎面相遇。
朱亦妍的U盘掉在地上,曲沐辰弯腰捡起的瞬间,设备自动投射出全息界面:
【姜虞国虚拟情境系统v2.3】
最后修改日期:2023-12-24 23:59
创建者:ZY
情感参数:QM轨迹匹配度97.6%
"所以..."曲沐辰的声音比山雾还冷,"那些星象是你用轨道算法生成的?"
(核心伏笔)
1. 超算日志显示朱亦妍曾用曲沐辰的卫星轨道算法构建虚拟王朝的天象系统
2. 脑电实验记录证实她在西北考察期间出现与虚拟情境同步的异常α波
3. 玉玺U盘实为央美"数字文物情感投射"实验装置,编号与朱亦妍学生证一致
4. 磁偏角异常成为戳破虚拟情境的决定性科学证据